News Detail

善用平台捕捉網上商機

  • 2014-03-28

2014-3-25

來源:澳門日報

 

互聯網無遠弗屆,社交平台、網購平台功能不斷延伸,確實激活龐大商機,中小企則危與機並存。伴隨經濟發展引發的租金及人資成本高漲,是中小企面對的兩大難題。開拓互聯網銷售市場,夾雜減省成本的用意,但相對於內地紅火的網絡平台應用,澳門企業較多停留於宣傳層面。儘管發展較晚,但也為一些中小企換取了新的空間。

近年不少年輕人創業利用社交平台,以近乎零成本、點對點的方式宣傳、落訂單,突破距離影響消費的制約。但網購方式仍未能突破物流、資金流環節,雖然減少了對實體店的要求,但純網店運作在澳門仍處摸索階段。

參考內地市場,虛擬服務已涉很多領域,從網購平台提供包羅萬有的商品,到搭乘出租車預約優惠服務,利用網站或手機APP訂餐,幾乎所有生活上的需要,都可以透過互聯網找到對口服務。率先提供服務的供應商,仍以具規模的店舖試驗,因着內地各省市龐大的市場,網絡空間創造出無限可能。現今網購平台看到的除了平價商品,亦不斷湧現很多貴價商品。越來越多人嘗試新消費體驗後,再創造出新的消費空間。

面對這種迅速興起的新市場,內地監管部門也不敢全盤支持或否定。事實上,雖然以第三方支付為主的小額消費,對個人微不足道,集腋成裘的資金池,卻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倘資金運作再衍生金融產品,突破現有監管手段,衍生的責任風險難免要有人承擔。故早前人民銀行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雖惹起市場不同揣測,但確實亦有其合理性。人行昨日再度擺明態度,肯定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地位,但未必立即重開綠燈,重在監管制度的完善,畢竟這是近年內地轉向內需市場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內地對第三方既支持又監管,看似與澳門關係不大。但澳門與內地日益密切的人流、物流與資金流,消費習慣也將快速影響澳門。特別越來越多內地旅客來澳購物消費,除講求產品服務,與內地相適應的消費模式渠道不能忽視。特別年輕一代慢慢走向生活網絡化,只有適應消費習慣,才能把握更大商機。

澳門經營成本高企,各界急謀對策,網上平台相信是一個方向。綜觀澳門商界應用網絡渠道仍相對落後,如何推動更大網上商機,除中小企自身探求,政府亦可從中協助提供更多實踐指引。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