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借龍頭緩解社會怨氣

  • 2014-03-06

2014-3-4

來源:澳門日報

 

每逢節假日,港澳兩地都關注旅客逼爆現象。小城積極尋求分流之道,推出多條旅遊路線疏導人流,務求令旅客得到更好的旅遊體驗,提升旅遊服務質素。更重要的是,旅遊城市在發展的同時,避免遊客搶佔居民資源,才能維持長遠發展。

最近鄰地居民與遊客頻生磨擦,反映出彼此間矛盾日益深化。繼上月旺角“掃蝗行動”後,剛過去的周日,再有香港人在沙田發起“拖篋”行動,不滿自由行旅客影響港人生活。《人民日報》海外版昨發表評論文章,指內地自由行改變香港人慣常生活,香港人有怨言可以理解,但譴責謾罵行為。港府應理解港人這種不滿,適當調控旅遊業,否則港人很可能會把不滿發洩在內地旅客身上。不過,同時也要想辦法解決,評論指市場經濟都可以有調控。

市場經濟並不意味政府可以不作為,市場中有調控,調控中可發展,理論同樣適用於旅遊業。台灣一一年起開放內地自由行,採取有序漸次開放的每日配額制。台灣是開放不夠,有市場有空間再開放,逐步吸納更多內地客。香港是開放過度,有理由有必要將空間收窄一點。問題是,香港借鑒台灣每日配額制做法,能否更好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向內地客提供更加優質服務?港府昨開腔回應,會盡力平衡經濟發展與居民影響,無意實施配額制。

倘實施自由行配額制,即每日限制入境旅客量,相信香港首當其衝的是旅遊、零售等相關行業。任何措施都有正負面,想要寧靜的生活環境,難免要付出經濟的代價。

澳門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產業,倘亦限制旅客來澳,除了影響行業收入,亦會影響不少打工仔“飯碗”。統計局資料顯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佔就業人口比例達兩成六、酒店及飲食業佔百分之十五點三、批發及零售業佔百分之十二點七,三大範疇佔總就業人口逾五成,且相關行業很大程度倚賴遊客市場,牽一髮動全身,影響深遠。

居民除關注景點承載力,不少人擔憂賭收持續增長,樓價亦同步上升。居民收入雖增,但“上樓”無望。當下購買私樓無能力、申請經屋欠資格的居民比比皆是,政府除要平衡居民和遊客之間的社會資源,更重要的是不能持續犧牲居民生活質素。近年博彩收入不斷增長,政府庫房亦同步增加,應為“無殼蝸牛”更多考量。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