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以高附加值抗壓舖租

  • 2014-07-30

2014/7/27

來源:澳門日報

 

近年澳門樓價升幅之高,被分析喻為全球升幅最快地區之一,雖然沒有一個正式衡量指標,但這幾年社會關心民生議題離不開物業市場所輻射的問題。萬九公屋落成後,市場對住房需求有增無減,現更考慮修訂經屋法,以至推出置安居計劃諮詢等,都以住房為前提。雖然社會一直質疑經屋的真實需求,且現今基本不是有住屋困難,只是很多居民都擔心難以躋身有樓階層,慢慢被分隔出貧富兩極的社會結構。

澳門經濟穩定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中亦全面掌握澳門經濟概況,讚揚澳門採取的聯繫匯率制度、金融穩定等措施,給予澳門經濟政策的肯定,且預期中期澳門經濟增長維持在百分之八至十的強勁增長,顯示在國際標準中,澳門的經濟模式頗為成功。然而,報告中澳門樓市着墨較多,並提出國際經驗可收緊地產稅項及限制房產信貸,以防範系統性風險。

回顧○八年金融海嘯,其中一個引發主因,是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後,席捲全球引發的金融危機,故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房地產市場的穩健發展,特別是金融海嘯問題逐步消除後,開始呈現的資產價格爆漲所牽起的連串負面影響持續至今。澳門更因為內部市場供應失衡加速市場扭曲發展,結果樓市問題怨氣日深,可惜樓市乾升格局未止。

澳門人均GDP持續攀升,甚至有報告顯示澳門已超越瑞士成為全球人均GDP第四位。單純從數字分析,澳門足以支撐起房價水平。但由博彩毛收入帶動的GDP連年膨脹,卻並未反映到居民的財富可以同步發展。對於沒有“磚頭者”,除寄望公屋單位,或只能北上置業才能圓夢。對小城居民而言,可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居民住房或可寄望政府的房屋政策傾斜,但對企業來說,要克服因物業升值推升的租值,難上加難。雖說經濟好為營商創造較好條件,但伴隨而至的各項“硬成本”上升卻難以減低,唯一方式便是轉嫁予消費者。地區經濟好加速通脹上升,但澳門各項流通環節層層疊加,消費者亦吃不消,最終影響消費意慾。

近期政府全面檢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案,希望立法打擊抬價、聯合訂價等問題,相信有助抑制物價。立法後可間接減低部分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選擇空間。但租賃市場無序升幅,直接衝擊企業的存續能力,如非老店很多擁有自置物業,恐怕更多企業無法在高租金下繼續營運。然而,新一代中小企如何應對高成本的衝擊,除不斷調整自身經營策略,政府如何鼓勵企業往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值得深思。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