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以公共之財鼓勵就業多元

  • 2014-04-30

2014-4-25

來源:澳門日報

 

政府積極向外擴展空間,為產業多元創造條件。有商界人士指出,有地沒有人,多元也很難實現。或者退一步而言,當多元產業“走出去”,借助外部人才蓬勃發展起來,囿於本土的澳門人或仍然受單一產業高薪吸引,則產業即使多元了,也未必能讓澳門人實現發展多元。

近日有一班中小企代表在台取經,並打算招聘當地的澳門留學生回流。提到人才在博彩業以外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中小企如何吸引人才等問題時,有台灣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首先是中小企業要創造留人且留心的條件,除了改善薪酬福利和提供更人性化更有發揮的工作空間,也要改變社會大衆的價值觀,尤其是年輕人的目光要放遠。

中小企業如何改善管理,按澳門社會的歷史和現狀,確實有不小提升空間,需要社會形成探討和知識更新氛圍。長續教化工程除了靠業界、學界推動,也可以公共服務的形式存在。比如企業的一部分負擔可以由政府提供的服務補足,就可以鼓勵企業走向良性發展。需要的也就是政府有意識地投放資源,如當前政府的持續進修基金,如果能為企業所善用,鼓勵企業為員工引入培訓機制,則長遠就是引導企業走向培訓之路。又比如,如果政府可以津助學界為企業改善經營出謀獻策,就能逐步引導企業走向專業管理之路。

至於個人價值觀的形成,簡單而言,不以金錢收入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方面要靠教育,但也不能完全靠教育。不能讓每個人都靠精神力量與物質生活引力作對抗,如果生活成本和未來保障完全要靠賺取薪水,則就業的選擇必然以金錢為重要考慮。如果相當一部分物質基礎可以靠政府以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補足,生活負擔減輕,對未來、家庭和下一代的養育無後顧之憂,則每個人對就業和生活的選擇自然能更理想化一點,社會發展也因而更有條件和基礎走向多元。

為甚麼減輕生活負擔會是政府的責任?因為經濟急速騰飛雖然造就高就業高收入,但也讓生活成本和房產價格急劇上升。即使貧富懸殊在數字上沒有惡化,在職貧窮並非不存在,或者隱藏得更深;當富裕階層急速膨脹,則相對貧窮更容易醞釀社會矛盾。好在回歸以來政府惡補社會福利,至少在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減輕了居民不少負擔,如今壓在大部分居民身上的也就是居住問題了。

房屋政策已經成為民心政策,且每個階層都有特定難題,需要細化的公共服務去一一對應。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