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人力資源效能提升的5大空間(下)

  • 2020-12-09

4.   薪酬結構

企業人效控制不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薪酬發得太「豪放」。

不少企業已經發展得比較大了,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營收規模,但他們的薪酬還是發不清楚。有的企業連職位工資和績效工資都分不開,有的企業績效工資和獎金是混在一起的……老闆卻完全不在意,他們的眼中沒有薪酬分單元的概念。

他們也從來不願意與HR們討論薪酬單元,在他們的眼中,這都是技術細節,不值得他們關注。他們還會覺得HR們迂腐,設計得太過複雜。在這種豪放下,老闆們還有一種趨勢,即為了留住或吸引人才,將更多的薪酬單元變成了固薪,導致企業定期都有大量剛性支出。

坦白來說,對於金字塔組織裡的激勵設計,並不主張讓中基層員工承擔經營風險。績效沒有聯動KPI,獎金沒有聯動KPI和企業整體經營效益,其結果就是沒有任何人對企業的前途上心。

再平庸的、沒有產出的員工,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向老闆索要所謂「全額薪金」。稍有不滿意,還會用道德綁架老闆「不擔當、黑心」。想來,這不是人力資源體系的基本功不夠,自己給自己挖的坑嗎?這背後的原罪又屬於誰呢?

正確的方法是:一定要讓員工的產出和自己的薪酬聯動起來。一方面,是要對固定薪酬佔總薪酬的比例進行重新調整,既要降低固薪或變相固薪的部分,更要「報復性拉高」浮動薪部分,這樣員工才會支持。

另一方面,是要設計利潤或超額利潤的分享機制。當然,不同部門考核的績效或效能標準還是不同。對於利潤中心,可以採用包銷提成制;對於成本中心,可以在核算其效能的基礎上發放浮動薪;對於費用中心,要麼聯動公司業績,要麼聯動公司效能。

 

5.   人才培養時間差

人才培養問題一向被認為是強基固本,是為企業的未來做準備,但這個觀點過時了。好的培訓絕對可以創造直接的競爭優勢,差的培訓是企業組織能力的癥結,也是人效低下的直接原因。

好的培訓更應該是一種知識管理,即將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萃取為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制度、流程、賦能者、模型、Baseline等。有這類習慣的企業更聰明,能夠更快地學習,能夠更快地把成本降下來,甚至將品質提上去。而這種習慣,也是培養人才的底氣。

大量的企業都欠缺這種習慣,因此,他們在人才培養上永遠慢人一步。這個「時間差」非常致命,直接導致了缺乏方法的員工盲目低效行動,而且,企業還得為這些行動買單。

舉例來說,一個企業的某業務Leader無能,沒有去健全標準作業程序,導致服務水準低下,這就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以期補齊與競對的差距。人效自然低下,遲早還得被人家擊敗。好多企業在被這個「時間差」耽誤後依然不明所以,一句話「我們缺人才啊」,就實現了完美推卸責任。

正確的方法是:一定要在公司層面養成知識管理的習慣,要以體系化的方式來推動這項工作。對於優秀人才,既要讓他們「做」,還要讓他們「寫」,更要讓他們「說(帶教)」。這類優秀人才一旦進入公司,就會被知識管理體系捲入,自覺進行輸出。

說狠點,光是做事,做得再辛苦,再有業績,也不算本事。如果一個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幹在幾年的時間裡,沒有沉澱下一些被人使用的知識體系,沒有帶教出幾個接班人,就是無能。表面上,他們是在鞠躬盡瘁,實際上,他們是在耽誤公司。

 

資料來源:遼寧成人自考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