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一家之言)完善政策助少老重投職場

  • 2018-08-15

2018/08/15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各國除了推出鼓勵生育措施,更多是研究延長退休年齡政策。據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本地就業總人數逾卅八萬,六十五歲以上就業人口僅佔百分之二點五。按現時澳人長壽和日益先進的醫療技術,鼓勵少老(六十五至七十四歲)人士重投職場未嘗不可。

逾八十年歷史的逸園賽狗場上月尾結業,逾百名員工即日遣散。在其後舉辦的狗場員工職業配對會上,大部分求職者都是上年紀、任職多年的老員工,相比遣散安排,他們更擔憂年紀大、沒有一技之長,縱使仍有工作能力、不計較薪酬待遇,但深明在勞動力市場上無議價能力,獲新公司接納的機會微乎其微。

銀髮族雖然記憶力、體力不及年輕人,但勝在有豐富的職涯經驗和人脈關係,可把知識傳授後輩,對企業和社會都是珍貴的財富。雖然有人擔心長者留職會與新人“爭飯碗”,阻礙青年向上流動,但根據其他地區的經驗,長者再就業的社會效益仍是利大於弊。

香港政府鼓勵五十至六十四歲長者重投職場,釋放市場勞動力。早在二〇一五年,帶頭把乙類保安人員許可證的年齡上限放寬至七十歲;最新做法是,為促進僱主聘用年長人士,勞工處將在年內優化“中年就業計劃”,向聘用六十歲或以上求職人士、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的僱主,每月發放四千港元在職培訓津貼,為期六至十二個月。此外,社會上還有非牟利機構提供“長者就業支援計劃”,為五十五歲或以上有就業需要的人士提供就業輔導及在職支援服務。

除了香港,政府亦可參考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透過立法、津貼、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支援長者再就業。另一方面,亦提供減免稅務等經濟誘因,鼓勵僱主聘用長者。年輕人的創業方向也可更多元化,香港多家青創企業推動長者就業,如銀杏館、正老工作室等,既是嶄新創業模式,又可令長者樂享豐盛晚年,為社會帶來正能量。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