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一家之言)借助體育旅遊帶動消費

  • 2018-09-12

2018/09/12

今年夏天的國際體育盛事此起彼落,七月世界盃足球熱潮剛減退,緊接着四年一度的亞運會令體育迷目不暇給。

不難發現,近年本澳運動氛圍漸趨濃厚,最熱門的馬拉松賽事名額往往一位難求,居民參與的體育運動亦呈多樣化。運動除了強身健體,熱潮背後亦潛在很大經濟價值,若能好好把握,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內地體育產業亦持續高速發展,預計今年底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超過百分之一,體育消費將近一萬億,體育產業機構數量增長超過兩成,就業人數超過四百四十萬人,各種體育消費蓬勃發展。“體育經濟學”概念備受多國重視,朝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培養優秀運動員參與競技比賽,可提升運動項目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舉辦大型賽事除帶來門票、廣告等收益,還能創造就業,帶動當地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發展。

鄰近地區早已磨拳擦掌規劃體育產業。新加坡耗資近七十五億港元,興建佔地卅五公頃的體育城,近年積極爭辦多項國際大型賽事;台灣在社區興建多功能體育館,承包給中小企業管理,推動全民運動,又能產生經濟效益;香港撥款五億元推行“體育盛事配對資助計劃”,鼓勵商界贊助大型體育賽事,讓香港運動員有機會主場作賽,更可讓大眾觀賞精彩賽事。

澳門市場小,很多運動賽事觀眾群不大,但可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聯動機制,引薦周邊城市觀賞性高的賽事落戶。尤其是室內比賽如羽毛球、籃球、乒乓球、排球等,並與旅遊社、航空公司合作推出優惠套票,吸引參賽和觀賽人士順道留澳旅遊消費。零售方面,本澳體育品牌零售店舖產品同質性高,可推動市場引進小眾品牌、限量版、人手製造品牌,以及市場上難買的體育用品,令市場百花齊放。

此外,本澳體育場地長期供不應求,希望政府能善用土地資源,完善體育設施和配套。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