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澳人視野如何區域化

  • 2014-12-17
Other_Default_1

2014/12/16

來源:澳門日報

 

澳門談區域合作多年,希望借助周邊地區的土地和人力資源突破發展制約。近日中聯辦主任李剛提出“澳門宜到內地再打造一個澳門”引起社會關注,足見區域合作已非內外期望,而是中央的長遠部署。

回歸不久特區政府已提出打造粵西平台,至今與廣東合作已具備基礎,從橫琴澳大校區落成到粵澳合作產業園區,更長遠的還有特區政府提出在橫琴租賃土地,未來還打算參與南沙、中山翠亨、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開發。除長遠規劃,亦有了一個又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如南沙、中山的遊艇自由行、郵輪旅遊等,既以當地港口條件突破澳門地理空間限制,又增加澳門的旅遊資源,而所有規劃都正加快推進。

周四起實施的廿四小時通關,是區域合作的重大突破。兩地之間不再受通關時間阻隔,人流、物流相對通暢。然而社會大衆對延長通關的思考,更多着眼於紓緩高居不下的樓價,創造居民在珠海、橫琴置業和居住的條件,甚至直接推動更多澳人投資鄰地物業的意慾。如何鼓勵澳人借助區域合作多元發展,仍未有具體策略。

區域合作開發仍在規劃層面,方向有待明確,政策有待細化,更要有完善的基建配套。很多成熟新區花上二、三十年時間建設,無法一蹴而就。但論跨地投資,本地很多“春江鴨”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已透過不同渠道進入內地市場。倒是居民層面,在內地置業更多是度假性質,要在當地生活工作則遙不可及。特別澳門經濟高速發展,如何捨近求遠、放棄高薪酬到一個新區做“開荒牛”,現實誘因太小,更難成為主流。

雖然澳門有意參與周邊多個新區開發,但合作模式仍有待磨合,也需要一個水到渠成的時機。如港珠澳大橋落成,勢必加快合作步伐,甚至換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珠海早在基建上有所配合,大企業亦瞄準大橋落成商機開始部署,信德、銀河、美高梅等已經有橫琴發展項目,更視為千載難逢的機會。至於本澳居民,如何突破投資房地產的狹窄視野,形成區域發展的觀念,值得思考。

伴隨着澳門走向國際、置身區域合作的大環境下,小城人如何看待國際化的市場,區域化的生活空間?除了提升自身競爭力,發展視野又如何突破?對於就業和生活的選擇、各種可能性,如何不再局限於小小的澳門,不再緊盯着博彩相關行業,而是因應空間的擴大而放得更深遠,都有待各方面貢獻思路和加以啟發。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