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求人才不要姿勢要實際

  • 2018-07-10

2018/07/11

全球各地求才若渴,單是內地今年已接連有多個城市出台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送房、送錢、送戶口,政策力度空前。一方面希望主動引進優才,另一方面亦是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必然防衛術。內地人口基數大、市場機遇豐厚,尚且面臨人口紅利優勢減退的壓力,要借助人才計劃優化人口結構。澳門人手短缺、更渴人才,但似乎反潮流而行之風越吹越盛。

澳門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撇除十八萬外僱,老年化問題更嚴重。勞動力缺口長期影響社會發展,尤其中小企。人才短缺和結構不完整更影響產業升級和多元化。龐大外僱可穩定勞動力,但終究非結構優化的支柱,最終還是需要以澳門為依歸、落地生根的人才,才能謀劃長遠發展。但事實上,輸入人才在澳門一直非易事。首先是澳門缺乏吸引力,且不論“大手筆”搶人才,整套制度並沒有立足於歡迎外來人才。

近日沸沸揚揚的廉署報告披露重大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審批欠嚴謹,一些個案相關部門已展開調查,不作過多揣測。但事件發展下去,會牽動多少早在澳門落地生根的第一代甚至第二代新移民,已引起各方關注。同時引起思考的是,移民政策出台多時,當年經濟社會環境與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語,一些不合時宜的標準和要求應藉機修改,以迎合發展潮流,才是積極有為的方向。

比如“技術移民”申請人要求身在澳門這一點,就明顯“反潮流”,連香港都不作這個規定。一是考慮到工作新型態,另一是像香港和澳門這種小城市,未來都要走“精準中介人”之路,也就是澳門力推的各種平台。如果“技術移民”必須足不出澳門,澳門還如何參與構建大灣區?澳門企業又有甚麼吸引力可以引入專才、優化人口結構?

全世界都有專才計劃,澳門最需要參考和學習的,不僅僅是鼓勵專才落地生根的措施,而是心態,真正歡迎專才的心態。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