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團體:因應澳產業結構育才

  • 2019-12-02

2019/12/02

澳門思匯網絡探討“澳門青年齊來探討教育政策”,澳門青年教育工作者協會會長曾淑美認為政府需因應本澳產業結構培養學生多元發展,真正做到產業適度多元化,為澳門未來融入大灣區作人才培養的基地。

思匯網絡昨日下午三時在筷子基華寶商業中心會址舉行思匯論壇,邀請澳門青年教育工作者協會會長曾淑美、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學界常設活動委員會大學部執行主席劉陶基、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社會參與範疇幹事廖潤賢,以及思匯網絡副理事長麥家寶等探討“澳門青年齊來探討教育政策”。

曾淑美接受訪問時表示,澳門在回歸前,各校的教育方式基本是“各自為政”,在回歸後以及政府出台《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在教育政策上相對有組織,加上班師比作出較大幅度的調整,達到人才重點培育的需求,在融合教育方面對學生因才施教。

近年大灣區規劃出台,讓教師及學生有更多機會前往大灣區考察。認為本澳在回歸後,教育以至學生就業都有一個騰飛的轉變。

今年適逢回歸二十周年,她希望特區政府更加重點培養人才,建議因應本澳產業結構,將學生生涯規劃的輔導落實至初中或小學層面,培養學生多元發展,為澳門未來融入大灣區做好人才培養基地的準備,特別在葡語教育方面更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在特殊教育亦應增加資源,大力推動融合教育。此外,她認為不少本澳學生有能力走出澳門參加各種比賽,只是本地欠缺能讓更多學生發揮的平台,當局應反思本澳學生如何與國際接軌,為他們提供更多出外考察或比賽的機會。

麥家寶指出,本澳回歸後,學生入讀高等院校比例明顯增加,至今已超過九成,持續教育亦有改變,形成三文四語的教育環境、教育多元發展。但當局應對教育方面加強指引,以及加強對官方語言的推廣,令青少年日後能具國際視野與競爭力。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