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優化客源結構 完善軟件配套

  • 2017-08-04

2017/8/4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六月參團旅客67萬人次,按年升18.1%。其中,韓國、台灣團客同比增30.7%及9.5%,印度團客更大升167.1%。國際旅客持續增長,有旅遊業者表示,行業發展機遇多,但在吸引多元旅客、優化旅客結構上,軟件配套及支付手段需完善。

澳門旅遊業工商聯會理事長凌世威表示,國際旅客增長是好消息,但客源結構改變言之尚早。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將為澳門旅遊帶來機遇,特別是吸引歐美客源。開拓國際客源,離不開增加航班及直航城市,航班多旅客自然增長。以東南亞及韓國為例,廉價航空引入,當地旅客明顯增長。但歐美地區遠程旅客受條件資源限制,開航線並不實際。澳門今後可借助大橋及香港國際機場優勢,故建議政府把握機會宣傳,配合發展。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有足夠吸引力,且基建設施完善新穎,性價比高。雖硬件有優勢,但軟件仍屬短板。澳門世遺景點有足夠條件吸引旅客,但目前仍以大三巴、媽閣廟為旅遊景點重心。他認為,政府宣傳有進步空間,建議利用“互聯網+”及手機軟件程式,優化智能配套。

交通配套未跟上

政府一直有意發展智慧旅遊,但“只聞樓梯響”,未見實際成效。國際旅客與內地旅客旅遊方式有別,國際旅客着重文化旅遊,但現時交通配套不足,且缺乏有效引導到社區的措施,在開拓“深度遊”上,政府仍要加把勁。

另外,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開展,加上高鐵的便利,走到珠海就面向祖國,聯線旅遊大有作為。旅客通過澳門輻射到內地各城市,一來增加澳門吸引力,其次有助旅客延留。澳門不能單打獨鬥,應與珠江三角配合,發展片區旅遊。

他指近年旅行社競爭已從線下延伸至線上,旅客訪澳前已在網上安排好住宿、行程,本地旅遊社雖想加入戰團,但相關法律及支付手段滯後,某程度阻礙本地行業發展。倘日後仍未能改善,本地旅行社可能會被邊緣化。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