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五人代倡建衛生護理人才系統

  • 2018-03-15

2018/3/15

在澳門融入大灣區建設體系中,構建區域性衛生護理人才系統也是重要內容。在面對疾病傳播快速化、全民老年人口增多等問題上,推動區域醫護系統的緊密合作發展,構建區域健康共同體,方能攜手應對健康及醫護挑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吳小麗、何雪卿、施家倫、黎世祺建議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護理人才系統。

澳門護士供不應求

他們指出,醫療的發展,除了購置先進的科學儀器以及充足的病床,專業及足夠的醫護人員才是醫治病人的根本。澳門護士數量多年以來一直都相當緊張,根據澳門政府統計,一六年澳門僅有二千三百四十二名護士,每千人口護士比例為三點六;同期香港共有五萬二千三百八十九名護士,每千人口護士比例為七點一。可見對護士人手之龐大需求,護士人手緊缺限制澳門醫護服務的質量和發展。

通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護理人才系統,既能解決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也能提升區域醫療的經驗和水平。但跨區的醫護制度、行醫模式和執業證照等差異性,不利於兩地護理人員的自由流動與執業,成為阻礙醫護區域合作的掣肘。因此,破除兩地人資制度的差異,以政策及制度去鼓勵人才往兩地發展,才能突破人才輸送的界限。

兩地高校合作辦學

他們建議,內地護理高校與澳門護理高校合作辦學。跨區護士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如以2+2或3+2合作辦學模式,內地學生先在內地有關合作護士學校就讀兩到三年的基本護理專業知識,再到澳門完成餘下兩年的補充知識及實習,並留澳任職護士。

這種辦學模式有助學生熟悉兩地差異性,在學生具備衛生護理的基礎專業知識後,逐漸了解澳門的醫療設備、慣用藥物以至護管法律等,實現兩地護士機制的差異謀合;其次,倘若能合作辦學,就能互補學生、土地、教學資源等問題。建議教育部加速審批合作辦學申請,國家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廳增加溝通協作,為區域護士人才培育提供一個持續發展的平台,構建區域衛生護理系統。

促設資格互認機制

另一方面,建議設立護士專業之兩地互認機制。港澳及內地的護士機制各有差異,專業認證及註冊制度並不相同。除合作辦學學校之畢業證書獲得兩校兩地認證,建議對其餘護士學校學分互認訂立明確指標,提出學分及實習的補充機制,訂明兩地護士註冊及執業的相關政策。可通過或參考CEPA專業服務行業之資格互認機制,對兩地資格互認提供優惠政策安排及明確准入條件。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