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大灣區發展報告 澳指標下降

  • 2019-02-15

2019/02/15

由暨南大學經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院撰寫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報告(二○一八)》在廣州發佈。報告指出,從一一至一七年,澳門的高質量發展指數年均降1.66%。

 

該報告從經濟發展動力、新型產業結構、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經濟發展開放性、協調性、綠色發展和共享性七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計算和比較一一、一六和一七年的高質量發展指數,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情況和面臨挑戰,並針對性提出對策。

產業單一影響面廣

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從一一年的0.814,增至一七年的0.5129,年均增長1.06%。與一一年相比,一七年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整體態勢較好,香港、廣州、深圳、江門、佛山、中山、珠海、東莞和惠州的高質量發展指數年均分別增6.77%、4.87%、4.63%、4.6%、2.53%、2.4%、0.92%、0.77%和0.51%,僅澳門和肇慶的高質量發展指數年均分別降1.66%和2.38%。

暨大經濟學院副教授賈善銘指出,澳門經濟發展動力、新型產業結構評價指標下滑,是影響其高質量發展指數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因澳門產業過於單一,一個產業的變化就對澳門發展造成很大影響。過於依賴某一產業,也導致澳門新型產業結構指標下降,以及令經濟發展動力不足。要提高產業多元化,才可提升澳門經濟發展動力。

促大灣區高質發展

該報告還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一是提高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城市間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二是提升技術含量與附加值較高的新產品出口佔比,提高資本流動效率與外資利用質量,同時強化對外聯繫,以提升開放發展質量,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

三是以穗深港澳等城市為核心增長極,理順核心增長極之間、不同梯隊的城市之間、城市群與經濟腹地之間的關係,推動經濟腹地共享。四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針對性地補足11個城市在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公共物品等方面的短板。

Copyright@澳門日報